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③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每到清明人们都会祭奠逝去的亲人,所以清明时节,行人欲断魂,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①符合题意;“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④符合题意;“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闷头练的用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舍此无良方,体现文化生活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道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精神,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秋桂子,十里河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咏杭州的佳句。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这说明(  )

①文化反映生活           ②文化来源于实践

③文化由文人创造         ④文化引领生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爱默生曾经说过:“犹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见,文化就是指(  )

A.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

B.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先天受教育的程度

C.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的总和

D.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查看答案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2018年江苏省财政厅拨款2.6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B. 20174月,韩美再举行联合军演,规模创新高

C. 2017630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庆祝建党96周年演唱会

D. 201771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材料二 中共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2017年年底前搭建完成省级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在两年内将平台建设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信用平台和执行名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社会一些人被横流的物欲所吞噬、腐化,遂滋生了欠债不还、欠债跑路的老赖,人们呼唤着诚信的理性回归。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应怎样发挥党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说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3)请你就发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写两句宣传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一: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识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企业提出了哪些要求?

(2)结合材料二,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