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作了主题为“构建创...

材料: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作了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演讲。“联动” 是习近平主席对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认知,是东方大智慧。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世界舞台上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据说,在参加完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很有压力。她对习近平主席说:“习主席呀!我看到你们办的峰会,我们明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超不过你。”习主席的回答很有智慧,他说,这是一个德国啤酒和中国茅台的关系,你有你的味道,我有我的味道,相信你在德国一定能够办得精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习主席的回答给我们的启示。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 本题以杭州G20峰会给世界舞台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的意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习主席的回答启示我们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启示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启示我们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启示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晴】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我为主”即要秉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非海外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保留彰显民族特色,而不是融入世界民族,去中国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渴望汲取中国的智慧,为“世界向何处去”寻找答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体现的文化生活观点。

 

查看答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指出,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这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矛盾对立面的“融合”,能使矛盾得到解决

③观念创新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要善于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下列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序号

古典名句

蕴含的哲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细览近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的文件,既包括国资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举措,也包括足球改革方案等具体安排,还包括自贸试验区、司法体制改革等试点方案。相关意见一经通过,配套措施就紧跟出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下列对应合理的是

①既有重大举措,也有具体安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②自贸试验区、司法体制改革等试点方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③意见一经通过,配套措施就紧跟出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④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一般的梅存在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够止人之渴

④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