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采花山”等民族节庆文化,蒙古长调、侗族大歌、苗族舞蹈等民族音乐歌舞,无不流淌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涓涓细流,同时也是文化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文化扶贫需要保护、利用好民族历史文化,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民族文化决定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方向
③民族历史文化是民族地区脱贫的物质财富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螟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剧《纸牌屋》……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主席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时发表演讲指出,面对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国与英国,东方与西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要抓住机遇,加强战略合作,推动共同增长,分享创新经验,携手建设一个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这体现了
①中国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②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
③维护国家利益就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题文)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对民族地区实行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投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A. 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B.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C. 坚持民族团结原则
D. 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分组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材料所述活动中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①监督权
②审议权
③表决权
④提案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