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朋友圈,“砍柴的和放羊的” 故事曾一度被刷爆屏。“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砍柴的”要不要结交“放羊的”?他们聊些什么?聊天后会有什么结果?读完此故事,小伙伴们续写了N种结局并得出不同的结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表格内禁止答题)
结局和结论 | 蕴含的哲学道理 | |
砍柴的空手而归,家里无柴烧饭,家里人跟着受苦。——每个人的任务各不相同,各人要先做好自己的事。 | ① | |
砍柴的陪放羊的聊天,少砍了一捆柴,但通过放羊的知道了哪个山上柴多,第二天收获满满。——因为舍得,所以拥有。 | ② | |
通过聊天,放羊的学会了砍柴,每天专注放羊的同时顺便砍柴,日子更加红火。——抓大兼小,小中见大,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 ③ |
(1)上述结论分别蕴含了唯物辩证法有关矛盾的哪些观点?
(2)读同一故事,小伙伴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材料:今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举行。十九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两个一百年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小康社会决胜期”等思想,必将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全国各地打响了一场扶贫攻坚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中央确立了共享发展理念,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扶贫实效。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治贫先治愚,既要扶智又要扶志。要发挥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1)结合材料一,谈谈中央扶贫措施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贫困群众应如何脱贫致富。
(题文)2017年1月16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陆军某部“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陆军某部“大功三连”是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英雄连队,战争年代4次荣立大功,和平建设时期多次立功受奖,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莲”荣誉称号。材料说明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会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②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③“时代楷模”们否定了自我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面漫画启示我们要做一个
A. 能创新、有竞争意识的人
B. 不张扬、脚踏实地的人
C. 会感恩、有合作意识的人
D. 肯奉献、服务社会的人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要求我们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
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努力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③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④坚持依法行使权力,做到依法行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