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和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活动形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替代由不同“任务”组成的一个职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但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并且人工智能改变工作范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国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必然经历产业、消费升级引领就业升级,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重要的是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井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措施。
材料二: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规划》的核心不仅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而且考虑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希望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来加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文化意义。
(3)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请你就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提两条具体建议。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机构改革按照大部制思维整合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都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大部制意味着机构数量精简,职能整合,能减少政府对具体事务的管理,能让市场解决的让市场来解决,能让社会解决的让社会解决,政府管的是路线、政策、大政方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印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八个部分,涉及党政军群各类机构改革。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一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和首要任务。
要从机构设置上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和首要任务的必要性。
共享单车方便出行,低碳环保。但同时又存规则意识淡薄、信用体系缺失、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问题。技术的进步冲击着文明的短板,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痛点。实现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需要
①加强价值引领,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
②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与己方便,与人方便”的氛围
③以群众的愿望为出发点,更好地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④优化管理,更好地解决“方便”与“规范”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经过6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比传统的大脑图谱“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至5倍,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材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需要不断修正真理中的谬误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读漫画《不知道转弯的人,走不远》。下列句子与该漫画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欲速则不达
②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③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胡子
④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遇很重要,但必要的时候放弃机遇更重要。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三地必须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这告诉我们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②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③要牺牲局部,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