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农耕社会,追求温饱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于各种文化活动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国人对于传统节日以吃为主基调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多地提出反思与质疑。面对这一质疑,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挖掘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②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和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和腐朽的部分
③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开创出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方式
④坚持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唤醒传统节日“吃”之外的文化记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文学大家叶圣陶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这说明
①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
②文艺工作者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无需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①教育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②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诗人王冕的这句诗,不但表达出梅花独放幽香的高洁品格,也表达出诗人淡泊自守的精神气节。时至今日,这句诗仍被广为传颂,并引发时代共鸣。这种时代共鸣表达的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定力
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知和清醒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大同思想
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时段,“熊猫队长”与智能机器人共舞,向全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邀请。创作团队从川北大木偶形象中设取灵感,以大熊猫为原型,在中国独有的传统木偶制作技艺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改良和科技创新,打造出集中华韵味与时尚科技于一身的“熊猫队长”形象。这表明:
①博采众长中汲取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中华传统文化借助科技创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③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展现了中华文化蛙力
④文化使者欢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礼仪演化为以尊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这说明孝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
②既一脉相承,又有因时而变的具体内涵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特征
④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