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蠢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②→①
2016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透过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南湖红船起航90多年来的时代变迁,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 )
①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纽带
②它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它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②立足科技创新,以增进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
③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精神生活新需求
④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十九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0多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是因为她认识到(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③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汇集世界各地信息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7年全国两会举行期间,两会代表就中华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