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教科书式耍赖”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了社会对“老赖”现象的广泛关注。“老赖”现象由来已久,如果不能有效惩冶“老赖”,不能严格执行法院判决,那么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防止“老赖”现象的出现需要
①行政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维护法律尊严
②人民法院严明态度,依法履职,加大执法力度
③债务人增强法律意识,诚实守信,积极履行义务
④公民充分行使质询权,监督执法,推动判决执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首次公布,并于2017年11月7日起至12月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说明公民可以通过
A.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 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D. 民主评议会参与民主监督
《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剧中某区政府信访接待中心的接待窗口由于设计过低,导致上访群众半蹲半跪,苦不堪言。最终这一问题在“达康书记”的督促下得到了整改,一时间,“信访窗口”成为“网红”。对于“信访窗口”,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人民群众通过信访制度实现民主监督的“窗口”
②是人民群众通过社情民意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
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基本的民主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获得很多观众点赞。该剧反映了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国家要( )
①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②切实保障公民的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③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
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该法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1.民法总则草案历经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整理起来多达400多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共有700多位代表发言,提出意见建议近2000条;在3次网络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过程中,共收集到15 503人次提出的70 227条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过程体现了( )
①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
③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我国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指出,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就要做到: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加快行业协会和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改进信访、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平安祥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①有利于保障我国公民的主人翁地位,实现公民自我管理
②能够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其作为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要求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做到权利与义务统一
④有利于实现公民的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017年2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基于
①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②公民享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③集中民智能够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④公民有权依法参与民主监督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