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至2月,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的基础在加强,进的力度在加大,好的势头在延伸;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这
①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民经济形势
②发挥了正确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③在把握规律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
④表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被外来强势文化否定时,人们会自觉地进行抵抗,但如果民族的主流文化被从内部消解,又不能及时处理,文化的根基就会慢慢地被肢解。当前,社会上蔓延的“恶搞”经典作品的现象,就很值得我们警惕,必须加以反对。这样做有利于( )
①把握文化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面向传统文化,加以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③满足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明确是非观念,增强民族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人们常说“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要传承陕西的历史文化,如果抓住陕西的特色,抓住具体的优势、亮点,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启示我们
A. 我国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 中华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 文化的传承应立足特色,发挥优势
近年来,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唱响国际舞台。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全本京剧《白蛇传》、豫剧《程婴救孤》等,在美、英等国剧院演出,将中国戏曲的曼妙与华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守信等理念传播出去。这种坚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行为旨在
①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加强传统戏剧对外文化渗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戏剧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该节目的成功说明
①人类的文化作品离不开电视媒体
②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
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④“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