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敏同学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反映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图
( 1)根据这一曲线判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 b、 c、 d 哪个点上的经济发展状况最好?说明什么经济现象并运用公平与效率关系相关知识简述理由。
( 2)有观点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不能以牺牲公平换效率,必须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就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据此简要分析上述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众筹,我选择,我做主”,2017年10月7日,我国首趟众筹火车成功开行。所谓“众筹火车”,就是旅客通过互联网平台,自行选择需要乘坐列车的区段、日期和席别,如果参与众筹的人数达到列车总席位的一半以上,铁路部门就可以决定开行这趟列车。这样做可以确保运输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配置,从而激活铁路综合运营能力,但“众筹火车”作为一种新型模式还存在公众熟知程度不高、参与众筹的方式单一、取票方式有待丰富、“黄牛”侵扰等问题,还需要各方面合理加以完善和解决。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众筹火车有何积极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众筹,即大众筹资,是指利用互联网众筹平台,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通过众筹,那些有创意但缺乏资金的人可以获得创业启动资金,让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2)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规律理论”的知识,说明众筹的积极作用。
众筹需要创意。从经济学角度看,创意是通过创新思维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其价值的方法,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对传统的叛逆,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不同于寻常的解决方法。
(3)请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简要说明创意的作用,并谈谈在未来的创新创业中你会如何激发自己的创意。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税制改革的每一步,都彰显着国家治理的新高度。营改增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助力供给侧改革、撬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2017年财政部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为调节社会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兴业态成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全面推行“营改增”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 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135亿元,预计到2018年为203亿元,同比增长50%: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选刊15745项列世界第二:人工智能领域投量达146笔,列世界第三。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通过转变工作方式,帮助企业大幅度提升现有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生产设备后,设备将变得更智能,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的普及能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推动更多相关行业的创新;在某些行业,人工智能甚至可以代替大部分劳动力,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正实现产业化应用,据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从6.3%提速至7.9%。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读懂中国经济,就要利用“劳动年龄人口”这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东南沿海某地级市,云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数百万打工者,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农民工们有欢笑、有泪水,更有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农民工铁锤已经在这里打拼过很多年了,他清楚地记得,原来很多企业不怎么涨工资,仍有农民工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涌入城市;后来,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闹上了“民工荒”,尽管企业一直涨工资,可就是难招上人来,自己所在的城市也不例外。
材料三:在东南沿海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工厂“用机器代替人”了,农民工铁锤和他的同伴们都渴望得到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几年前,铁锤把家搬进了老家附近的镇里,他与其他家长一样,也梦想着孩子能享受更多的教育,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材料四:如果把教育视作一种投资,可以发现教育不仅能使家庭受益,还能给社会带来好处。与教育的私人回报率相比,教育的社会回报是更根本的、更具分享性的回报。但是,劳动力市场信号却倾向于忽略甚至掩盖教育的社会回报这一性质。
(1)根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分析我国的人口因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人均GDP低的发展中国家,能否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共赢。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政府应尽量为不同年龄的人群创造教育机会。
材料五:(见图2)
(4)针对材料五中的观点,围绕人口问题,自选角度,运用哲学知识进行评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间,制造业流水线对工人的年龄限制非常严格,大多要招收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轻工人,直到“用工荒”出现之后,它们对年龄的限制才越来越宽松。近年来,我国工业劳动力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全国工业从业人数与2012年相比2016年全国工业从业人员减少了1895万人,与2015年相比,2016年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的用工人数减少;2013年至2017年间,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转为负增长。高耗能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的用工人数比重小幅下降,而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大幅上升。自2013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首次超越工业,截至2017年,服务业占比已升至5.6%,工业从业人员占比28.8%。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释近年来我国工业劳动力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说明这些变化对我国就业政策导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