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1997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03年

100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2006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受到1000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2007年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2010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2分)使科技进步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2分)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2分)制定并完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法律保障。(2分)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了监督权,(2分)开展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保证了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2分) 【解析】 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创新为情景,综合考查人大和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权。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作用。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M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中来;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M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村民自治对M村和谐稳定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成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这些措施

①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奉献与担当

②坚持并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的权利

④奠定了南南合作的经济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决定设立中美经济事务定期通话机制,扩大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完善两军互信机制建设,并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达成重要共识,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表新的联合声明。双方达成上述合作和共识表明

①两国的国家利益相互交融,共同利益广泛

②加深信任、扩大合作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

③两国消除了在世界形势认识和对外政策上的差异

④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是两国对话协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