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庆祝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而录制的庆祝视频中,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特意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这些观点
A. 强调了中英联系的客观性 B. 忽略了中英联系的条件性
C. 体现了中英联系的多样性 D. 看到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影响
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
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传统教科书上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条直线,从最初开始的爬行猿类,到最终的现代直立智人。然而,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古代DNA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并非这样井然有序。它们存在的时间点有交集,而且这种交集较多。这表明
①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③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④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认识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由此可见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4次组织起草民法工作。前两次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方面的原因而停止,第三次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成熟,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第四次由于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继续采取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民事单行法的制定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②对民法的认识一致是民法制定的基础
③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 ④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