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只有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业才能发展。阅读材料,...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只有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业才能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演变

时间

关键词

背 景

具体政策及影响

1955年前后

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工业建设、城镇和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建国初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发展。

对农业进行合作化、集体化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集体统一经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原有高度集权的公有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广大农民改变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强烈。

废除“一大二公”的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分离。它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目标。

近年来

三权分置改革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的土地荒废,一部分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催生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为承包权和经营权,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土地经营权人,土地经营权可自由转让和抵押,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它进一步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是如何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论证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二菜农老张参与了某高校及下属城乡合作社发起的农业实践项目,合作社向他提供了下列两种经营模式:

模式A

耕作面积在15亩以下,以农民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农业种植,以农民为中心形成一个菜友群,1个农民对接N户市民家庭,提供精耕细作的农产品。价格根据农民耕作成本和收益要求、菜友的价格接受程度进行制定,菜友和农人双方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每月的花费或收益。

模式B

合作社上线的其他优质单品,如:陕西洛川的红富士苹果、山西榆林的小米……单品辐射到全国,合作农户不限于浙江本地。

 

 

经过比较,老张最终选择了模式A,每周向城里20多户家庭供应三次新鲜蔬菜,周二、四、日中午11时30分,老张的蔬菜准时在微信公众号上线,数量有限,价格较高,但依然抢手,老张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

(3)结合材料二,分析老张选择模式A的经济原因。

 

(1)①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国的土地政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我国改革调整原有的土地政策,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根据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变革土地制度,发展了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认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我国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对农村土地所有制关系进行调整。“三权分置”改革,确立了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三者的合理关系,它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和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老张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生产规模较小,适合为小范围的市民家庭服务;区域内所服务的消费群体有较高消费能力;个性化定制突出农产品的特色和质量,生产和消费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直接联系,有利于建立产需双方的互信关系、防止产品过剩,获得较高收入。 【解析】 本题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演变和老张参与某高校及下属城乡合作社发起的农业实践项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真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集体经济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知识”,设问是“说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是如何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次分析该材料,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设问是“论证‘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该材料,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3)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设问是“分析老张选择模式A的经济原因”。其次分析该材料,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根据材料中“耕作面积在15亩以下,以农民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农业种植”、“以农民为中心形成一个菜友群,1个农民对接N户市民家庭,提供精耕细作的农产品”、“价格根据农民耕作成本和收益要求、菜友的价格接受程度进行制定,菜友和农人双方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每月的花费或收益”等信息,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生产规模较小,适合为小范围的市民家庭服务;区域内所服务的消费群体有较高消费能力;个性化定制突出农产品的特色和质量,生产和消费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直接联系,有利于建立产需双方的互信关系、防止产品过剩,获得较高收入的角度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木桶效应提醒我们,一只木桶能储存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那块。目前,我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努力补齐贫困这块短板,这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从唯物史观上看,补短板

凸显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能够满足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人民日报》对热播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点评指出:“暴发户的丑态、权力寻租者的嘴脸,这部片子用艺术的演绎昭示:压倒性态势虽已形成,但反腐一刻不能放松。影视剧不止历史和穿越,直面真实、守护正义,更能引领时代价值。让我们为风清气正的中国登高疾呼,以人民的名义。”可见

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感受,是影视剧创作的源泉

②影视剧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影响社会现实的变化

③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影视剧渗透的价值理念

④影视剧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社会价值取向有导向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推动古村落旅游开发,他亲自上阵当导游,提出“赚钱的事你们干,不赚钱的事党委政府来干”;在碰到征迁难题时,他夜访农家,和群众代表促膝长谈,最终打消群众在迁祖坟、拆迁补偿方面的顾虑……廖俊波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关键要有高尚的精神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不忘初心、扎实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价值选择的根本尺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相信大家还记得这样的数学趣味游戏:1+1=1;3+4=1;4+9=1;6+18=1……怎么会这样呢?其实只要给这些数字加适当的单位,如1(里)+1(里)=1公里;3(天)+4(天)=1(周);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6(小时)+18(小时)=1(天)……结果就成立了。这意味着

A. 定势思维必定束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B. 要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善于扬弃

C. 创造性思维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事物

D. 要敢于怀疑权威,积极寻找新思路

 

查看答案

推动“双创”工作,激发创业活力。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坚持市场主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各类创业投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这是因为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理论创新决定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

④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