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日,贵州省清镇市组织部发布了一份名为《清镇市推行乡镇部分岗位工作人员连续22天工作时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2017年11月1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该市用半年时间在全市9个乡镇部分岗位试行这项制度。对于此次改革,当地有关部门表示,试点旨在打好服务“时间差”,解决“上班族”上班忙、农民农忙等由于时间关系导致办事难的问题。有人认为:每月有一次8天长假,可以方便探亲、旅游、办事,是件好事。也有人认为连续长时间工作给身心带来的影响是连续休息无法弥补的。法律人士认为员工连续上班22天,如果没有劳动部门另行批准,涉嫌违背有关法律。有群众质躱,会不会出现工作人员同时休假,公务无法办理的情况。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贵州省清镇市工时改革引起争论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代诗人尚镕写到:“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黄河流经千里,山西在黄河边建起鹳雀楼,王之涣为此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江西滕王阁,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北黄鹤楼,李白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当下,许多城市有名山名水,但只注重修庙建寺,而不注重建楼题词。这实际上是一种短视行为,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发展。缺乏文化支撑,必定没有生命力。
材料二:鹳雀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数百年来,无数观光游人只能望河兴叹,空留下无尽的遗憾。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楼内还设有两部楼梯间和两部载人电梯上下相通。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
有人认为,这些装了电梯的“名楼”是一种假古董,没必要重建,关于这些“名楼”重建的质疑也一直存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分析说明清代诗人尚镕观点对当前楼阁建设的指导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特点和文化传承的知识,回应“名楼”重建的质疑。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召扦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该项活动在垒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头活水。大批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到学校、厂矿,远涉边疆山寨,“一头汗两腿泥,拉近与群众距离。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段段引人人胜的广播电视节目,讴歌了群众创造,反映出时代风貌,回应了社会关切,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结合“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说明新闻战线文化创新为什么要强调“走基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追授“天眼之父”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早年,南仁东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献身天文事业。为建造我国自己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南仁东历时十余年,走遍贵州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寨,历尽艰险,终于找到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FAST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后,工程建设艰难程度远超想象。它不仅涉及天文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几十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而且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也异常恶劣、复杂。南仁东却硬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和顽强,带领科考团队把不可思议的设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如今,中国人首次用自己的望远镜发现了新的脉冲星。20多年来,南仁东只做这一件事,他穷尽毕生,以一缕忠魂报效祖国。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杰出品格都堪称楷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宣部为什么要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学习南仁东精神。
为使今后的考试评价更好体现共享发展理念,惠及各类群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了今后五年考试评价改革的五大新动向,包括要衡量综合素质、淡化日常考试的过高区分度,改变已往片面依据升学率评价学校、片面依据分数评价师生的方式等。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经济基础一定要与上层建筑的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改革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题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因为
A.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D.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