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凄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人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②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③认识受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解析】 从苏轼与王安石的诗句可以看出,认识受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制约,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①③项符合题意;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自于实践,没有哪一个更可靠的问题,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真理的条件性,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有车一族”,停车难也成为不少人的“心头痛”。最近,某高校飞轮式停车机器人项目组发明了一款停车“神器”,不仅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还优化了停车环境。停车“神器”的发明佐证了

①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只有服务于实践才彰显其意义 

④认识有多深刻决定了实践能走多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

①来自于实践,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3月15日,由谷歌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挑战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最终以4比1获胜。阿尔法围棋拥有两个大脑——落子选择器和棋局评估器,后者很像人脑在下围棋时凭直觉快速锁定策略的思维。由此可见

A. 人类将会被自己创造的“思维”控制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D. 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查看答案

时间都去哪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些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时间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①明白时间静止的意义能让我们感知亲情的幸福和芬芳

②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一切皆变,只能在回味中流泪

③时间的长短有无完全由我们自己随意控制

④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

A. 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

B. 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C. 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D. 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