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从“包干到户”到“产业化经营”,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带来了农业巩固、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①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中国正进入“微经济时代”。有观点认为,“微经济”除了指小微企业这样的“微实体”外,还包括像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涉及民生问题的“微福利”。关注微福利,就是关注民生;关注微经济,就是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落脚点。关注“微经济”,从唯物史观看是因为( )
①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发展起导向作用
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家风强调仁孝清廉、耕读传家、积德行善、克勤克俭……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传承良好家风的文化意义。
(2)你的家庭有着怎样的优良家风?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列举两条并说明理由。
(3)有人认为“家风是自然而然传承发展的,不需要社会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专门建设。”你赞同该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等一系列依法治国的新思想。
N市积极推进法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结合全市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建设,设立法制书籍专柜、法制宣传专栏;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开通“普法网站”,建立普法短信平台;组织开展法治动漫大赛、法治戏剧小品表演、法治微电影征集等活动。通过系列举措,提升了市民的法制素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知识,阐释材料中依法治国新思想的提出过程。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N市推进法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所采取的多项措施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2)就如何实现不同文化的“包容互鉴”提两条具体建议并说明其文化生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