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获得表决通过。其中,宪法条文第一章总纲的第一条,新增“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样一句表述。该表述
①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②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④揭示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政协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方式。我国于2013 年 10 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了"双周协商座谈会"。这意味着,始于 1950年、终于文化大革命的"双周座谈会"重新启幕。中国共产党重启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①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新形式②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彰显党的核心作用③是政协实现民主监督职能的有效形式④这种“协商”说明了各党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国”字的演变展现了人们对国家的理解。繁体字“國”由“口”和“或”组成,大“囗”表示疆土的范围,并表示国家应该有边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作为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一”表示土地;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从这有趣的片断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构成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些要素
②国家的阶级性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具有的
③人们对国家阶级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④国家是人民利益的保护者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党中央对十九大代表的构成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对于以往,如下变化值得关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的比例明显提高,比十八大增加 79 名、提高 3.2 个百分点;代表分布更广泛,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省、市、县、乡镇村组和街道社区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有代表。
1.生产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比例的提高可以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转变②使我国的政党制度更为科学③可以有效地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④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代表分布更广泛”的这种情况可以引起的变化是:
①每位代表更能充分表达意见②代表人民意志的科学性有进一步提高③有效地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渠道④科学决策有更好的保障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交议案325件、建议7100多件,其中60%的议案和建议通过专题调研、视察、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形成,集中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议案和建议质量明显提升。这说明
①密切联系群众、行使决策权力是人大代表应尽的义务
②人大代表作为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享有提案权
③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我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与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8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根据全国政协选举办法,大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采用等额选举的办法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当选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同时选出24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副主席中,中共党员11名,非中共人士13名,少数民族人士4名,女性2名。并选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300名。其中非中共人士195名,占65%;少数民族人士33名;女性39名。人民政协顺利完成又一次新老交替。材料体现了
①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全国政协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政治联盟
③全国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
④政协成员的构成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原则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