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守望相助”,某村外出务工村民,依法申请成立“村联合基金会”,以自愿形式筹集资金,奖励本村优秀学子、慰问80岁以上老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村委会及广大村民的赞许和拥护。据此可判断:
①当地村民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 ②当地村委会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③返乡村民积极参与本村公益活动 ④当地乡贤反哺家乡、回报社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放大镜,很多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舆论事件都能在瞬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总是在通过各种形式探明原委、发表意见,是公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的普遍提升。”这是公民: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积极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进行民主监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7年11月,国务院公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由此,社保基金获得“输血”,将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避免将缺口转移给下一代,实现代际公平;将更好地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化解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这一方案:
①体现了政府积极加强社会建设
②体现了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实现
④消除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制度性障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强调,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表明:
①我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民主权利
②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地处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坝林场生态基础脆弱,自然条件恶劣。50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传承接力,将荒原沙地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三代塞罕坝人的事迹说明: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生态文明建设,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③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共创美好家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10日至18日,第六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中国节——“二十四节气”暨中国民族民俗节庆展演等精彩演出轮番举行,全面展现了非遗魅力和保护成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用以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承。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传统技艺濒临灭绝、珍贵的实物与资料遭到严重破坏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战略: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国大普查,分门类对非遗项目进行登记和保存,使很多濒临灭绝的活态遗产得以批量保护;针对各种非遗项目因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传承困难的窘境,政府分别提出了“生产性保”“恢复性保护”等理念,力求让非遗真正做到“从民间来,到民间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的原因。
(2)运用“唯物辩正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请为学校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每条10--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