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与民族精神对应最恰当的是
①昭君出塞——勤劳勇敢
②大禹治水——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
④闻鸡起舞—一自强不息
⑤苏武牧羊——爱国主义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⑤
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成立,馆藏文物15万件,包括著名的“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铜羊尊灯、错金博山炉、铁足大锅鼎、刘胜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再现了西汉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这些文物是
①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央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人们领略了中国各地的美食。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 包容性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民族性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这一成功的设计启示我们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重视理论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创新决定着社会实践创新和发展
④文化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孝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温衾”等24孝故事,今有“为父捐肾”“背母上学”等当代中国24孝典范。由“古24孝”到“当代24孝”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