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越来越多的语言正从世界消失,随之消逝的是其承载的文化遗产。2018年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主题是“语言多样性和多种语言:可持续性与和平的基石”。这一主题对于促进跨文化沟通和人类和谐共存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因为
①母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母语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不能只是守,更不是只通过保护就能传承下来。只有创新才有时代价值,有了时代价值才有传承意义。只有通过“迈出去”,才能让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活”起来;只有通过真正“卖出去”,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才能真正“火”起来。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比文化继承更重要,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④要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今天,我们可以在全网搜索推荐书单、点击阅读,可以在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阅读越来越变成“悦读”。从读者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推荐、权威媒体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增添乐趣。这一现象对图书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①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要不断丰富图书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③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④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增进良好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近年来,央视一些文化类节目,如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不仅通过形式创新吸引观众的目光,还能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为社会注入文化正能量。这些节目
①能使收看者感知真善美,并努力追求真善美
②能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③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④是人健康成长的决定因素,促进了观众的全面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文化像和风细雨、晨露阳光,营造出一种氛围,随风潜入“梦”,润“脑”细无声。下列能够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这一特点的是
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18年5月25日至7月10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展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在阿富汗国立博物馆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铭文,‘文化存,国家生’。一字一句都表现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决心!”对于“文化存,国家生”,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国运兴衰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有观众这样表达自己的观感:“通过参观这个展览,我了解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对阿富汗国家宝藏的颠沛窘境感同身受,也增强了保护中国国家宝藏的意识。”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是自发学习的过程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