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必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充分发挥中华文化主张兼容并包、强调多元共生的独特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就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发挥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独特优势必须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同样是写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描绘雅士之梅的丰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咏叹寒士之梅的品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歌颂战士之梅的傲骨,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这些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脱离物质载体的精神标识
③“梅”的高洁坚强品格,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相得益彰
④发扬“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有利于鼓舞人们追求高尚道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大青年踊跃参与。经过集中审核和筛选,最终推选出爱岗敬业、创新创业、诚实守信、崇义友善、孝老爱亲5类共计100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开展这一活动
①旨在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紧紧抓住了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为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制定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该法规定,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法的制定
①提升了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
②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
③有利于完善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于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印证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课文既收录了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子吟》等古诗文,还选取了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不同国家的名篇。新编语文教材课文篇目的选择
①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有利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③说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说明只有立足社会实践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