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材料一从一开始成员国合作以解决边界和安全问题为主题到当前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事、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方式不断翻新,合作深度不断加大。上合组织从六国合作到八国携手,走过了17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的历程,现已成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积超过欧亚大陆60%、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全球20%以上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材料二山东是中国“孔孟之乡”。如今,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儒家所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衰共济,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天下为公”是大国胸怀,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这种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

(3)就如何弘扬“上海精神”发挥上合组织的作用提出三点建议。

 

(1)①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17年来,各成员秉承“上海精神”开展了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深度不断加大,推动了上合组织的发展和壮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各成员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享、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合组织走过了17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2)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平等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凝聚成“上海精神”。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倡导“和合”理念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理念具有相通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我们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儒家文化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上海精神”强调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促进上合组织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 (3)①坚持互信、互利,强化团结合作;②兼顾各方利益关切,筑牢合作基础;③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④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繁荣;⑤强化磋商合作,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答到其中3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此题考查联系观与发展观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本题知识限定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这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问题指向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此题要根据知识限定范围,具体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17年来,各成员秉承“上海精神”开展了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深度不断加大,推动了上合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这表明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各成员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享、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上合组织从六国合作到八国携手,走过了17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的历程,这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以及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本题要求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未限定具体的答题知识范围,需要具体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凝聚成“上海精神”,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所倡导“和合”理念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理念具有相通性,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我们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3)此题要求就如何弘扬“上海精神”发挥上合组织的作用提出三点建议,属于建议类开放性题型。学生围绕题中主题,结合题中材料和题干要求,提出建议即可,如:坚持互信、互利,强化团结合作;兼顾各方利益关切,筑牢合作基础;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等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

材料一    《方案》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材料二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要携手行动,加强公众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枝教育内容,要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保护环境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中国化成果

形成时间

理论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和建设

邓小平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二十一世纪初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0一七年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

 

查看答案

从“农民工”到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再到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出生的湖南青年邹彬只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他说:“我是农民工,我希望把我的经历告诉更多人,只要肯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上述材料体现的人生价值道理有

①国家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劳动,光荣属于劳动者

②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是人生价值不可分割的内容

③改造主观世界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实行“三权分置”是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一“三权分置”进一步确立了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稳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让经营权能够顺畅流动起来,满足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生产要素的需求,同时让农民通过经营权的流转,能够从承包地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三权分置”实现了人民利益与经济发展规律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奋进的中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中国奇迹。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坚持人民意愿为出发点,价值选择要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