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题文).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

(题文).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认为这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形成这个判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体现了

①实践决定认识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D 【解析】 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表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味正确的反映物质。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属于认识论角度,与题意不符;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这促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正确反映”说法片面,④错误。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这是因为()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升华,从中抽象出最普遍的本质

C. 具体科学的研究总是局限在世界某一领域,不具有普遍性

D. 哲学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查看答案

    “两弹一星”功臣、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萃取剂化学之父”袁承业,为中国的核事业和工业发展,全心倾注了智慧和精力。袁承业立足基础、着眼应用,在国家需要和科学探索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1959年,为了“两弹一星”等国防任务急切需要,他毅然退出已取得良好进展的研究项目,组建并领导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袁承业在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时,曾两次碰到会议主办方挂错国旗,他发现后,立刻向大会主席提出,要求更换成五星红旗。“这样的原则问题,一定是不能含糊的!”“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是他一生的格言。他为国家重大项目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坚持连名字都不出现在项目书中。如此不计名利、一心为国的精神,为科研后辈在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影响时,升起了一盏指路明灯。

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袁承业的一生是如何体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的爱国情怀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材料一从一开始成员国合作以解决边界和安全问题为主题到当前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事、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方式不断翻新,合作深度不断加大。上合组织从六国合作到八国携手,走过了17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的历程,现已成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积超过欧亚大陆60%、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全球20%以上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材料二山东是中国“孔孟之乡”。如今,这片儒家文化发祥地回荡着中华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共鸣。儒家所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衰共济,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天下为公”是大国胸怀,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这种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行为方式。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与“上海精神”共鸣?

(3)就如何弘扬“上海精神”发挥上合组织的作用提出三点建议。

 

查看答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等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

材料一    《方案》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材料二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要携手行动,加强公众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枝教育内容,要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保护环境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中国化成果

形成时间

理论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和建设

邓小平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二十一世纪初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0一七年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