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耄耋院士徐祖耀自己坚持蜗居却捐出数百万元助困济贫,浙江剪纸大师谢才华建艺术馆无偿献给国家,辽宁“快递哥”梁树鑫浴血追贼身中4刀仍不放手,江苏六旬农妇孙志秀不顾年迈体弱勇救落水幼童,河北“拄拐”医生卢志军坚持基层行医35载……下列对这些“中国好人”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他们总是在创造自身的社会价值的同时牺牲了自我价值
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③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他们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了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若没有精确而坚定的方向,就容易走弯路、入歧途,而设计好发展目标,就能朝正确的方向聚集正能量,保持昂扬的斗志,奋勇向前。这表明
A.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B. 价值观对人生有导重要的向作用
C. 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D. 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用行动诠释了
A. 人生价值取决于贡献与索取的总和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 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需要砥砺自我
D. 不同的价值观制约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C. 是否承认领袖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引领作用
D.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达康书记”“freestyle”“共享单车,,“混改提速”“智能制造”等十大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07年。这体现了
A. 语言的变化决定着意识的变化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十九大提出,“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这是因为( )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基于正确价值选择的价值判断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