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持续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烦恼,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在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公民应如何做?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要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途径,为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工作的深入开展,还要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自觉履行义务。树立公民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⑤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管理。 【解析】 本题以重视生态文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则、公民的政治参与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近年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严重雾霾天气带给人们的警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在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公民应如何做。本题设问的主体要求是“公民”,公民在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治生活角度来说,可以联系的知识点主要有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和途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最后要说明的是语言组织时注意答题时要结合材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只有读懂过去的厚重,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才可以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句话启示我们

对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B.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C.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D.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查看答案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查看答案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河北某地以文化为魂,将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厂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丰富了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样做是基于:

①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③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二十四节气”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