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战狼2》堪称奇迹:创下“华语电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2017票房年度冠军”,连续两个“全球周票房冠军”,票房收入预计60亿元。
材料一:下面是某媒体和观众对《战狼2》的评论:
某媒体:《战狼2》破坏性创新,颠覆既有的审美观,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满足观众对超级英雄的想象;爱国主义情怀,顺应了当今中国发展阶段的民族心理,为民众的感情宣泄提供了出口,展现了一个强大祖国的骄傲,可以说《战狼2》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某观众:炙热的中国魂,这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材料二:2017年11月6日中国文联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提出:影视文艺创作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中国电视文艺要为建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引导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发挥电视文艺独特的作用”。好的影视文艺产品,必须有“文化内核”,这个文化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战狼2》成功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简析影视文艺作品要有“文化内核”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材料二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各级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就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自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之日起至今,我国白炽灯已经进入逐步淘汰阶段。高二(X)班同学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现场采访)同学们到商场和消费者中调查采访,发现对节能灯节能节电的认识有市民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节能灯便宜的七八块钱,贵的要二三十块钱,而一只白炽灯也就两块钱,而且我买的节能灯不到2年就坏了。节能不节钱,省出来的电费不够买灯的钱。
(推广现状)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影响节能灯推广使用的原因。
(2)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题文)在中共十九大上被写入党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 )
A.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B.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D. 原来的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发展会转化为谬误
2017年5月25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焊接合龙完成。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克服小空间、高水汽、恶劣的现场环境等不利因素,成功解决了这一世界级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体现的哲理是( )
A.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条件
B. 人可以改造规律,从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C.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D.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