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工匠,曾是中国人数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在传统生活中打下底色。在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强调发挥工匠精神,是基于
①注重质量的工匠精神对提高产品品质具有决定作用
②工匠精神是连接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的桥梁和纽带
③认真敬业的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④传统匠人身上蕴含的价值观与现代职业道德相一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中国古代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兼收并蓄
③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传播并渗透中国的价值观
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承袭中华优秀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课文既收录了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子吟》等古诗文,还选取了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不同国家的名篇。新编语文教材课文篇目的选择
①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有利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③说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说明只有立足社会实践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向存款人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一规定旨在( )
A. 降低储户投资风险,增加储户实际投资收益
B. 增加社会保险种类,提升存款者的风险意识
C. 保障储户存款安全,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
D. 避免银行业间竞争,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