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①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终极认识
②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能够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科学之科学”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或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该案的判决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该案例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避免出现人格上的缺失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校园欺凌适用于从严从重处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截至2017年10月,全国有农家书屋58.7万家。10年来,农家书屋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工程实施前的0.13册增长到现在的1.63册,增长了10余倍。农家书屋建设
①是乡村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是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改善村风民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A. ①⑧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
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②维系中华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④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各方言之间差别极大,不同方言之间交流非常困难,而作为表意文字汉字的存在,则使各方言区虽语言不同,但通过汉字可以毫无障碍的进行交流。汉字的超方言性,使它成为中华文化的凝结剂和中华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材料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汉字是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
③汉字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④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