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展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临近春节,许多地方提倡人们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人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