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重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镜头一 一幅配文为“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的漫画作品出现在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很多人说:“看到这图瞬间泪目。”“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镜头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宁静肃杀,但始终有一个声音提醒着前来参观的人群: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从馆内高空落下,叮咚,掉进黑色的“水面”,这声音直扣心弦。这是在告诉世人,那3D0万同胞,在持续6周的浩劫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流离失所.让我们的妇女不再被肆意凌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来向历史回答一个问题:面对那段屈辱,我们将何去何从?
中华民族有宽广的胸襟,她借助国家公祭日要铭记的,不是仇恨,而是警醒。和平是强大民族的待遇,是强大国家的待遇,我们能够在今天安享惬意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祖国的强大。我们要记得现在这些幸福的日子,我们也要记得过去那些苦难的日子,我们更要记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人过去的负重前行。在第4个公祭日之日,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家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文化意义。
2017 年11 月28 日,主题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闭幕式上,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宣布成立“故宫博物院—腾讯集团联合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将秉承人文精神,运用科技方法,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探索先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展示与传播.资源管理与开发等领域的应用范式,开发创制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的数字技术应用实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永续留存探索切实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坚实的技术支撑。论坛期间,数字文化艺术展区免费向观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触摸”“走入”“融合”等多种互动体验形式来感受传统文化与新科技元素的碰撞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是如何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
国歌被誉为国家的第一声音。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对于凝聚中国人民砥砺奋进.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直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社会生活中,国歌受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人把国歌当成会议.舞会.促销活动的热闹曲,一些人在国歌奏响时随意走动.嬉笑打闹,一些人把国歌设置成手机铃声.游戏背景音乐。因此,参照国旗法.国徽法的体例,制定一部专门的国歌法,显得极其必要而紧迫。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国歌法草案进行了初审。草案明确了七类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明确的国歌奏唱的礼仪,同时规定了负面清单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鲁讯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一旦听到激越雄浑的国歌声,我们都应集聚在这新长征的号角下,携起手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国歌立法的重要意义。
某地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倡导“行人不闯红灯,开车不加塞,垃圾不落地,用餐不浪费,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言谈举止不粗俗,文明旅游不违规,经济生活不失信”的“八不”行为规范活动。这些活动
①表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
②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有利于培育知荣辱、讲诚信、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④体现了人们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短短四句“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总结,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可见,“二十四节气”( )
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具有永恒的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 是复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
B. 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C. 是由建设文化强国这个路径决定的
D. 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