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揭示了
A.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 艺术创作是胸有成竹的展现
C. 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来源
D. 艺术创作是感觉和想象的融合
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有人认为,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继承
③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中国人侧重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更注重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这表明
A. 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B.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 中西方文化不同反映了综合国力的差异
D. 阶级立场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也不同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0周年。地震纪念馆真实记录和反映地震从抗震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展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参观该纪念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是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④文化有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