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战略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 “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把“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唯物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
2018年,170年后的今天,真理之火不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旗帜、上下求索,一次次实现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飞跃,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道路。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2)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就得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就得哺育生命……”,这句话告诉我们
A. 有用的就是有价值的
B. 人生价值就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
C.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 价值观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在不断改革,从“3+2”模式,到“3+综合”模式到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循环性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事物的量变必然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现在不少在机关工作、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选择了骑车或走路上班、爬楼梯上楼的锻炼方式。选择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个人健康,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坚持适度原则有利于促成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B. 选择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一生就会幸福
C. 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D.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变革
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厚德”作为精神品质,其主要内涵是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提倡“厚德”,因为
A. 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B.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