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创新正从有形的热词进而成为无形的理念,渗透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正在改变着中国。我校高二某班的同学以“创新改变着中国”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创新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从“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我国的智慧城市数量已达到数百个,智慧城市项目也有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建设中仍存在着两个较普遍的问题。
问题一: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未能发挥合作互补作用,“信息孤岛”现象日渐凸显,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问题二: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缺乏特色,区域内城市、城镇、社区规划单一,建设思路与方向趋同,“千城一面”的老路模式仍然盛行。
(1)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别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创新与大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举国关注、全民讨论的话题,并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也正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迸发出创新激情,成就了今天的伟大中国,普通人最伟大。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普通人最伟大”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
(创新与新青年)
(3)请你结合人生价值观的知识,为青年勇担创新重任,实现人生价值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战略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 “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把“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唯物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
2018年,170年后的今天,真理之火不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旗帜、上下求索,一次次实现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飞跃,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道路。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2)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就得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就得哺育生命……”,这句话告诉我们
A. 有用的就是有价值的
B. 人生价值就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
C.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 价值观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在不断改革,从“3+2”模式,到“3+综合”模式到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循环性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事物的量变必然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现在不少在机关工作、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选择了骑车或走路上班、爬楼梯上楼的锻炼方式。选择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个人健康,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坚持适度原则有利于促成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B. 选择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一生就会幸福
C. 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D.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