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一政策对月嫂的消费需求产生了一定刺激。有些地区月嫂薪水飙升,进一步催热了月嫂服务行业。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传导效应的是(注:D、S为变动前,D1、S1为变动后)
A. ②一③ B. ①一④ C. ①一③ D. ②一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2月27日,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举行首映式。该片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顺应时代的呼声,深入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将祖国的发展和成就呈现于银幕上。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电影在呈现影像的同时,也将成就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纪录取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彰显国家硬实力的同时,用影像定格了奋斗者的瞬间,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影片蕴含的“真抓实干精神”“甘于奉献精神”“攻坚克难精神”,是举旗领向的精神动力。一部电影激发的爱国情怀,反映出一个国家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厉害的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厉害的人民创造奋斗出来的。新时代,要让我们的国更厉害,我们仍需竞相奋斗、团结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国更厉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这个月生活费已经邮出,细末(节约)点用,要发愤学习,切莫贪玩。”这是1982年,湖南一个在县城读书的中学生收到的家书。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虽历经坎坷,但实践让我们确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习近平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和精神,它铿锵有力的词曲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强劲动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国歌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也未充分发挥,存在着奏唱国歌不规范不严肃、参与者举止不得体、随意使用国歌、胡乱改编侮辱国歌等现象。
近年来全国两会期间,诸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制定国歌法的建议、提案。2017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国歌法(草案)》,收到来自社会各界近千条意见和建议。经过两次审议,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国歌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贯彻落实《国歌法》的相关规定,9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在国庆节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主要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各主体在《国歌法》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政治依据。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高质量的公平教育,国家要在公共教育投入上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公平教育的合理性。
漫画《领导爱书面汇报工作》(何青云作)揭示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材料政绩”现象。基层不需要这样的“空心笔杆子”干部',因为“空心笔杆子”现象是()
①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
②揣摩上意,使客观符合主观的客观唯心主义
③脱离了实践的根基的形而上学思想的表现
④醉心于制造“政绩”,满足自己欲望的个人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