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走出来的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走出来的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现今这“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 那么, 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转型的诸多问题, 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地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

材料二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乡村振兴,文化力量不可缺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乡村富庶而文明。只有将中华文化体现和惠及在幅员广阔的中国乡村上,才算得上真正的繁荣。

(1)结合材料一,分析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的唯物史观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乡村振兴为什么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3)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请你为家乡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三点方法论建议。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转型期的诸多矛盾,要求深化改革,释放更多的社会积极性和创造力;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发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③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乡村文化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④乡村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广大村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示例: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⑤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分析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的唯物史观依据。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转型期的诸多矛盾,只有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发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分析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的唯物史观依据。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乡村振兴为什么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从材料可以看出,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有利于满足广大村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文化影响人的来源、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乡村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乡村振兴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的理由。 (3)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请你为家乡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三点方法论建议。 注意知识要求范围很宽,不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等同于辩证唯物论,也不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等同于方法论。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提出方法论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我国形成了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国家机关格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过程

时   间

内    容

 

2017年10月18日

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

 

2018年3月11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

 

2018年3月20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018年3月21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分别经表决,任命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并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结构要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并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产能过剩、环境破坏严重、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论断,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有:第一,经济增速由9%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下降到6%左     右;第二,经济发展向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增长的模式转变;第三,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政垄断,加快市场化改革。为此,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推动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结合材料,分析党作出“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论断的经济学依据,并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

 

查看答案

20183月,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系人民,做到了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把自己的价值选择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3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探索启动“租房落户”政策,不再局限“购房落户”。这对促进创新企业引进人才、稳定住房价格、完善市场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其哲学依据在于

①辩证否定和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

②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漫画,在漫画下方的两个空白圆圈内分别填入一个能反映漫画哲理的词语,其中不恰当的一组是

A. 公平效率

B. 竞争合作

C. 发展速度发展质量

D. 红色黑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