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了帷幕,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还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可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古诗文教学应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④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2017年5月12日,在海口举行的“南海和水下考古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的专项资源调查,推动沿海各省做好涉海遗址调查工作,积极围绕南海岛礁和重要航线开展拉网式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保护好文物是我们的义务及对前人的交代
②应切实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③要严厉打击破坏水下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④加大文物保护,使文物保护结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 成功申遗
①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包容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下列 表述与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②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要脚踏实地
③优秀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④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①“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③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持,力争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①丝绸之路原本就是一条贸易之路
②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大于文化意义
④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