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弘扬“工匠精神”需要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创新
②立足实践,承袭传统,在行动中创新
③平等交流,包容一切,吸收外来文化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前沿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与“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这说明( )
①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取决于文化传播的方式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④“深阅读”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最佳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于2016年9月4日晚在西湖湖面上进行,这场仅仅50多分钟的艺术盛宴,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更传递了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
A.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B. 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C.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
D. 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中国舞协副主席在点评创新舞蹈时指出,有的作品,别说观众,甚至连评委也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他强调,虽然理解编导求新求变的努力,但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因为这种改动会导致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民族地域属性不清。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地域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太精深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创新的社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地铁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承载城市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用文化装点地铁,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远景,是上海市申通地铁推动“文化进地铁”的初衷。推动“文化进地铁”有利于
①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②拓展发展空间,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③利用鲜活载体,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