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历史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公元1681年,康熙设立木兰围场,塞罕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期,国势衰微,为弥补国库亏空,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西伯利亚寒风推动沙地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369名青年踏上了塞罕坝。自此,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开展持久绿色攻坚战,实现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的巨变。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如今,塞罕坝万顷林海,不仅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还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态屏障。
塞罕坝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1)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在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过程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并付诸行动。请就这一主题从理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各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每句不超过15个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刘德收集整理古籍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领域新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不,马云的无人超市在杭州开张了。马云的无人超市到底是什么?无人超市就是没有营业员的超市。消费者第一次进超市时,拿出手机,打开淘宝,扫门口的二维码进店。一旦进入,全程无需再掏手机。所以,没有营业员被理解为无人超市的突出特点。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也是促成无人超市形成的原因。无人超市无论从资本投入的角度上看,还是从消费的需求来看,以及从经营的角度来看都有其吸引人的优势。当然,无人超市同样有其劣势,如:用户的体验降低,大部分消费者对销售价格比较敏感,假如说销售的价格相对差不多的情况下,想要消费者心动,产生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现场服务价值品牌+情感价值,而这部分正是无人便利店缺失的部分。无人超市的“快”速出现,打破了原有的零售模式,是一种创新,也是新的零售方式即将进入的下一个风口。
请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你是如何看待无人超市的。
2017年7月,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广州、上海据此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政策,“租购同权”概念由此产生。“租购同权”即租房者和购房者享有同等权利,将产权与公共服务权益分离,实现公共服务权益均等。住房兼具投资与消费双重属性,住房产权上绑定的附加值越多,其投资属性越明显,买房的投资需求甚至投机需求越强,进而抬高房价。“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商品房市场,同时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也将迎来发展的契机。但好事兑现必定有一个过程,能否把好事办好,关键不在于一项制度或立法,而是一系列的配套如何完善、改革如何科学推进。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租购同权”新政怎样才能把“好事办好”。
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