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仅要让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实现产业振兴,更要留住乡情、活跃精神、实现文化振兴。浙江省松阳县以乡土历史文化为基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振兴道路。依托具有300年历史的王氏宗祠建成的王景博物馆,用石雕画讲述先人的历史、通过家规祖训的朗诵和祭祖活动,让奔忙各处的王氏后人找到心灵归宿。依托手工制糖传统而建立的红糖工坊、保存8000余份客家文书的契约博物馆、由村口老屋改造成的农耕馆和艺术家工坊,吸引众多年轻人返乡,借助文化旅游和品牌效应使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农闲时,工坊又变成了传统木偶剧场,老少一堂,其乐融融…近日,“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建筑文化展在柏林开幕。欧盟官员、建筑师、学者、学生等参观者络绎不绝。山水中国及隐在其间的乡村振兴实践,正激荡着强烈共鸣。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松阳故事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2)发现好故事,更要讲好好故事。如果要拍摄一部讲述松阳故事的记录影片,你觉得如何才能使这部影片更具吸引力、引起更多共鸣?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所学知识,给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迥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身后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各国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 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二是发扬工匠精神,从精确至0.01毫米的检验标准,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拼的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曾借力巨人的我们,现在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作用与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先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发展道路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他具体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材料二 在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渴望汲取中国的智慧,为“世界向何处去”寻找答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指引了方向,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一词也体现了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1)联系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打造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大国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一名南京小伙设计的《茶典》被评为“2018世界最美的书”。该书的设计将东方传统的阅读习惯与设计的审美视觉相融合,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唤起读者亲身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颠覆传统是文化创新方向
③包装设计是文化传播关键
④继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历经82年沧桑,《义勇军进行曲》始终是中华儿女永驻心底的奋进之歌。唱国歌,爱国歌,越来越成为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铿锵有力的国歌响起,那就是祖国的坐标。这说明()
①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国家意志的推动
②国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③借助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能够重塑民族精神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技。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无数经典故事。今天,我们重视家训家风,是因为
A. 家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C. 家风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