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过程表明
A.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A.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 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 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污染指数、防晒指数、穿衣指数、空调指数、洗车指数、钓鱼指数等,这些指数( )
A. 是来源于人脑的主观映像
B. 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直接“摹写”
C. 表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D. 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并指导实践
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以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A.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 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和升华,能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C.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D. 是“科学之科学”,可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