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歌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谁挥鞭策运四季,万物兴衰皆自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下列选项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 )
①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③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赏识与惩戒两种教育方式。但实践中往往对前者不断提及运用,而对后者的正面意义却严重低估,给教育发展留下了缺憾。这说明( )
①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②现实客观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③教育观念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④教育实践方向把握不清,认识滞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 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题文)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每年 4月19日至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香椿,赏牡丹,开始采摘谷雨茶。这说明在我国古代 ,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 ,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