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制定一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实践的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民事法典势在必行。2017年3月l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施行。

材料二  “法者,治之端也。”2017年8月18日以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和融谋体平台热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其中传达的法治理念也在社会上激发广泛共鸣。第六集《全民守法》强调,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全民守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只有这样,这个“关键少数”才有底气给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治”,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奔向全面小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3)为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请围绕“法治中国”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超过15个字。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由我国的国家牲质决定的,用来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是我国社会经济、民事关系的发展的客观要求。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必将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2)①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③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全民自觉守法。④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⑤发挥人民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例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例二:加强法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注意要围绕“法治中国”的主题,且字数不能超过15个字。) 【解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审议通过和法治中国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大众传媒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创新等知识。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而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材料,灵活运用知识,不要死搬硬套。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从材料可以看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可以用来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有利于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可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等方面,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材料可以看出,《法治中国》传达的法治理念在社会上激发广泛共鸣,只有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才有底气给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治”,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大众传媒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人民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3)为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本题要求围绕“法治中国”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超过15个字。 标语要围绕“法治中国”这一主题,从法治的重要性、怎么样加强法治建设等方面拟定标语,注意标语格式、字数要求,不要写成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2018年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趋势。

(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显示,2016年在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占比上,国内机器人企业份额19%,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国产销售占比有望突破23%。)

材料二  2017年8月,中国电子协会发布《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报告要求助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体系,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机器人核心技术的投入。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型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建立机器人行业亟需的多层次、多类型技能人才体系。同时,为了防止各地开花,小、散、弱的低水平重复竞争,要实施各省市差别化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南,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材料三  面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人口红利下降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作出总体部署,要求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150台/万人,而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台/万人。对此,有人担心,“机器换人”可能引发失业,尤其是重复性、机械性的初级劳动者率先受到冲击,人们将丧失劳动的权利,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就业竞争更激烈。也有人担心,部分制造业工种被机器人取代,引发的失业潮将对现行的《劳动法》、《合同法》的适用性和保护性形成挑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以上措施对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人大和政府应如何妥善解决“机器换人”引发的担忧。

 

查看答案

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②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710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

①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常言道“秋风扫落叶”,但到广东、福建等地却发现春风微拂,树叶纷纷飘落,出现“春风扫落叶”的有趣景象。这

①说明“春风扫落叶”的景象是规律

②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证明了“秋风扫落叶”的认知不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