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青年哈比巴拉在中国留学,毕业后将中医及诊疗方法带回家乡悬壶济世。巴西老人塔瓦雷斯孜孜不 倦研究中国,撰写了关于中国的8本书籍和500多篇文 章,做了数百场关于中国的演讲,让众多巴西人在认识上走近中国。材料表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我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央视2016猴年春晚歌曲《六尺巷》。这首歌来源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歌曲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
①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文艺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G20杭州峰会期间,《最忆是杭州》音乐晚会受到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晚会不仅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我国传统经典曲目,更有《天鹅湖》《欢乐颂》等国外经典文艺作品,再加上炫酷的舞美、灯光等现代演绎,整台晚会如梦似幻,精彩绝伦。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正在热销,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慎终追远、緬怀逝者的日子。同时,清明节还有“清白做人、明理修身”的“励志节”意义。这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应通过民族节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时代新风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通过民族节日,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诗句能够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