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于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历时15年的努力创建终获殊荣,也实现了湖北省这一荣誉“零的突破”。2015年宜昌市再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湖北省首个蝉联此殊荣的城市。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促进了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的共同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7年是宜昌市冲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决胜之年,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已有创建成果,强化创建宣传和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举全市之力和全民之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普遍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高尚的道德风气、先进的文化品质、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建设城乡居民共享的幸福美丽家园。
(1)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宜昌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依据。
(2)2017年是宜昌市冲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决胜之年,请你为宜昌市写两条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两岸人民常常沿江“祀水”。李冰上任后,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材料二每年清明节,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祀水”演变为放水活动。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清明放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2006年清明放水节这一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清明节,7万海内外游客汇聚“古堰春色,水润天府”为主题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清明放水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通过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努力,一大批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外国读者知晓和喜爱。据统计,近五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
④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地位,抢占世界文化发展至高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2017年中国话剧迎来了110周年。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这一说法强调的是:()
A. 政治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B. 经济对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
C. 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联系
D.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是因为( )
①文化是由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决定的
②文化对政治与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③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