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子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中得出柔弱胜刚强的一般结论时,这就是哲学的沉思和悟性了;知道一个苹果可以切成两半、1+1=2,这是常识,但由此进而探索“一分为二”或“合二为一”的宇宙普遍原理,这就是哲学了。可见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哲学源于具体科学
D. 哲学是对世界最一般的本质的思考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中,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了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这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②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机能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有的同学说:“我多么希望上帝赐予我力量,让我变成一个学习上的天才。”下列观点与该同学观点一致的是( )
A. 气者,理之依也 B.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C. 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D.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 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②“无家可归”论者没有看到哲学是科学的基础
③“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④“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4周年。20多年来,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写微博、发帖子、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网民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网络问政”渐渐成为中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公民在传播信息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网络谣言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针对编造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有序地参与“网络问政”。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习总书记强调“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无疑为互联网监督释放了利好消息,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互联网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公权力以及行使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进一步监督,以更好地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结合材料,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有关知识,说明开展互联网监督对于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