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10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  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发展的进程中,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编纂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民法总则编纂过程中,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传统核心道德理念融入到民法总则中,让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高尚情操。在继承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规的基础上,民法总则总结提供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新的时代特征。例如,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出规定,彰显法律文明的时代特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编纂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

材料三:见义勇为受伤可获补偿,个人信息、隐私权受保护,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打开民法总则,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

(3)结合材料三,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民法总则从改革开放变化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民法总则编纂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发挥了民法总则促进社会发展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民法总则编纂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为解决面对的新课题而产生的,并为实践服务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民法总则的编纂过程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民法总则的编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事法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③我国民法总则的编纂,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核心道德理念,延续了我国立法的历史传统,在继承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完成了民法总则的编纂 ④民法总则的编纂,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时代特征,实现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与时俱进 (3)①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②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坚持立法与时俱进,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解析】 本题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认识论、辩证否定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编纂的理论依据。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题的考查范围是唯物论和认识论。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调动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等知识分析;“我国的民法典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是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2)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民法总则编纂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包括: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设问指向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次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12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乌镇时间”再度开启。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贺信致辞:“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致大会的贺信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格局高远、思想深邃,对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作出深刻洞察和判断,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这种“中国智慧”(  )

①源自于习近平主席的创造性思维

②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有实践中形成的

③对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寓于世界智慧之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现如今,微信成了绝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延伸,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微缩景观。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出卖了他的性格。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活现状与朋友圈内容彼此不能分离

②朋友圈内容调节和控制着个人的生理活动

③朋友圈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现状的能动反映

④朋友圈内容因实践主体经历不同而有所不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中可以看出,事物发展是

①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共享单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公共自行车固定车位的束缚,使用十分方便,广受市民欢迎。但是,随着投放量的不断增大,乱停乱放等问题日益显现。这告诉我们

A.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曲折的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查看答案

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②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③价值观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正确方向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