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安厅通过“河南便民服务平台”发布警情提醒,呼吁广大市民,多一分理性辨别,少一些盲目转发,让网络谣言“飞”不起来,散布谣言者将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
②我国公民言论自由是受到限制的
③公民政治参与要坚持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
④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某外籍教师不清楚我国公民直接行驶选举权的内容是什么,请你告诉他:
A. 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B. 在社会事务方面,有自己所在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选举
C. 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及县级以下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D. 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
2017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珠海、中山、梅州、清远、云浮等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成功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20余个,打掉“盗抢骗”团伙6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10余人,挽回群众损失4亿余元。这说明
①国家具有专政的职能
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专政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
④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题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体现了
①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目前,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市场细胞和民间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成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引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某地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攻关、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标准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四项行动;组织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文化数字化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文化科技人才集聚等试点性六大工程。重点支持数字、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与仿真、新型显示,新型广电传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材料二: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今年两会上,习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2)结合材料二,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的“草根”创业梦想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 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发展的进程中,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编纂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民法总则编纂过程中,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传统核心道德理念融入到民法总则中,让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高尚情操。在继承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规的基础上,民法总则总结提供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新的时代特征。例如,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出规定,彰显法律文明的时代特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编纂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
材料三:见义勇为受伤可获补偿,个人信息、隐私权受保护,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打开民法总则,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
(3)结合材料三,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民法总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