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两种观点主要回答了( )
A. 谁是唯物主义的问题
B. 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C. 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
列宁曾经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
①旧唯物主义具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对认识世界更具有推动作用
②谬误中渗透着真理的成分,唯心主义比旧唯物主义更科学
③聪明的唯心论坚持了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聪明的唯物论指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的唯物主义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题文)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朱熹“未成此物,已有此理”的观点具有相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①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
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
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列宁曾指出,哲学如果不吸收、不概括具体科学的成果,就会从根本上失去自己存在的基础,以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陷入枯萎、干涸的绝境。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丰富养料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③作为一门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④前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一句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