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商场的售货员因怕麻烦拒收小面值的人民币,被顾客起诉。最后官司以这位售货员败诉而告终。这是因为
A. 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B. 人民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C. 人民币本身具有价值
D. 售货员的行为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
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 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B. 物价上涨都是由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 纸币的供应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D. 物价上涨必然导致纸币发行量增加和通货膨胀
国庆前夕,长春的王先生在某汽车4S店刷卡消费20万元(非透支)购买了一辆汽车,然后开车去附近加油站加了当日零售价为6.54元/升的92#汽油,这里的20万元和6.54元
A. 前者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后者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B. 执行的都是价值尺度职能,都是观念中的货币
C. 执行的都是流通手段职能,都是现实的货币
D. 前者表示商品的价格,后者表示商品的价值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9月23日发行“和”字书法——行书普通纪念币一枚,面额为5元,直径为30毫米,材质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为5000万枚。这枚纪念币
①与相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②只可用于收藏,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③其购买能力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④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居民货币持有量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 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 商家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