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单位与作品名单公布。开展“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
①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有利于突出文化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
③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表明文化是推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文化修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修养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修养是后天形成的
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环顾我们的周围,各种文化活动、文化现象目不暇接。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党的十九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②我国成功研制量子通信云安全一体机
③某地2018年4月财政支出环比下降1.7%
④在北京、张家口举办2022年的冬奥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有力担当历史使命,能够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保持长盛不衰,奥秘就在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力倡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榜样。
(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述党为什么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材料二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小小斑马线可谓汽车社会文明的缩影。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驾驶人的法定义务。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不减速、不停车,结果造成人车混杂、道路拥堵。而行人乱闯红灯,集体过马路闯红灯,无视交通规则的行为也很普遍。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文明是相互之间的礼让,斑马线上的文明安全,除了机动车的自觉礼让,也离不开行人的自觉维护和配合。车让人让出安全,人让车则让出和谐与丈明。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原理,说明“车让人让出安全,人让车让出和谐与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帯和21世纪海上丝期之路,搞好“一帯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国家发展兵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化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期之路重新煥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